戴罪_戴罪的含义_戴罪的意思_戴罪组词
拼音与注音 “戴罪”的拼音为“dài zuì”,注音为“ㄉㄞˋ ㄗㄨㄟˋ”。 基本解释 “戴罪”一词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特别是在明代。在明代,一些被判了罪的官员,虽然犯了罪,但仍然被允许留在职位上继续工作,这种情况被称为“戴罪”。这一做法体现了明代对官员的宽容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希望这些官员能够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以弥补之前的错误。 引证解释 根据《明史·刘显传》记载,刘显因为兵力不足,不敢贸然进攻敌人,被弹劾后,仍然被允许继续担任职务,即处于“戴罪”状态。同样,《双溪杂记》中提到李昆因功绩显著而被“戴罪”。这种做法不仅限于刘显和李昆,而是明代官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吴晗在其著作《朱传》中也提到,曾尝试将一些犯有重罪的官员重新安排到重要岗位上,以此激励他们改过自新。 近音词 “戴罪”与“待罪”、“贷罪”的发音相近,分别为“dài zuì”。其中,“待罪”指等待判决或处罚的状态;“贷罪”则指减轻或罪责。 近义词 “戴罪”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近义词,但在特定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带罪”或“负罪”。这些词表达的是带有某种罪责的状态。 反义词 “戴罪”的反义词可以是“清白”或“无罪”。这些词了一种完全无罪的状态,与“戴罪”的负罪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词语组词 “戴罪”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以下短语: - 戴罪立功:指犯了罪的人通过立功来赎罪。 - 戴罪受罚:指犯了罪的人既要承担惩罚又要继续任职。 - 戴罪立功:指犯了罪的人通过立功来赎罪。 - 戴罪受命:指犯了罪的人接受新的任命或任务。 词语造句 . 在那个时代,许多官员因为犯错而被贬职,但仍被允许戴罪立功,以此弥补自己的过错。 . 虽然他曾经犯过严重的错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他最终被允许戴罪立功,重新获得信任。 . 这位官员虽然戴罪受罚,但他依然积极工作,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来洗刷自己的罪名。 . 尽管他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考虑到他的贡献,决定让他戴罪立功,以期他能重新证明自己。 . 这次事件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决心戴罪立功,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原谅。 相关词 - 罪责:指犯错所应承担的责任。 - 悔过:指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刻反省并改正。 - 赎罪:指通过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 - 宽容:指对他人的错误给予理解和原谅的态度。 - 改过自新:指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重新做人。 “戴罪”一词不仅反映了明代对官员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还体现了宽容和激励的理念。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历史背景及其现代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场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类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