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觌_朝觌的含义_朝觌的意思_朝觌组词
朝觌的拼音与注音
“朝觌”(cháo dí),拼音为“cháo dí”,注音为“ㄔㄠˊ ㄉ一ˊ”。此词汇由“朝”和“觌”两部分组成,其中“朝”读作“cháo”,表示早晨或朝向;“觌”读作“dí”,意为“见”。
朝觌的基本释义
“朝觌”主要用来指代早晨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和《国语》,用以描述特定季节或时间点上的自然现象。
朝觌的引证解释
- 引自《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这里的“朝觌”指的是春分时分,从北陆回归,奎星在升起的情景。
- 引自《国语·周语中》:“火朝觌矣。”这里的“火朝觌”是指夏历十月清晨,心宿(即大火星)在地平线上显现的现象。韦昭对此的注解是:“火,心星也。觌,见也……朝见,谓夏正十月晨见于辰。”
朝觌的近音词
与“朝觌”发音相近的词语有“潮迪”、“嘲敌”等。这些词语虽然发音相似,但含义完全不同。
朝觌的近义词
- 朝见:指早晨拜见或觐见,多用于古代宫廷中的礼仪活动。
- 朝出:早晨出现或出来,泛指一天中较早的时间段发生的事件。
朝觌的反义词
- 夕隐:傍晚,与“朝觌”的早晨出现形成鲜明对比。
- 夜藏:夜晚隐藏,与“朝觌”所描述的早晨显现相反。
朝觌的词语组词
“朝觌”本身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但在其构成部分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组合,例如: - 朝霞:早晨天空中出现的云彩,通常呈现出红色或橙色。 - 朝露:早晨草叶上凝结的小水珠,象征短暂而美好的事物。 - 朝晖:早晨的日光,给人带来暖和希望的感觉。
朝觌的词语造句
. 在古代文献中,“朝觌”一词常被用来描绘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比如:“每当春回大地,万物皆沐浴在朝觌之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 “古人认为,‘朝觌’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更是天地间阴阳交替、四季更迭的重要标志。” . “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过记录‘朝觌’的时间变化,来推算季节转换的具体日期。” . “每当夏日来临,人们便能观察到‘火朝觌’的现象,即心宿在黎明前于地平线升起,预示着夏季的到来。” . “‘朝觌’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它还承载着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敬畏之情。”
朝觌的相关词
- 藏冰:古代冬季储存冰块,以备夏季使用。《左传》中提到的“日在北陆而藏冰”即为此意。
- 奎星: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位于北方玄武七宿中,被认为是掌管文运的吉星。
- 心宿:即大火星,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宿之一,常用来标定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