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瘝_恫瘝的含义_恫瘝的意思_恫瘝组词
恫瘝的拼音与注音
“恫瘝”(tōng guān)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恫”(tōng)的注音为“ㄊㄨㄥ”,而“瘝”(guān)的注音为“ㄍㄨㄢ”。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恫瘝的词语解释
“恫瘝”主要用来形容病痛或疾苦。根据《书·康诰》中的记载:“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这里的“恫”意为疼痛,“瘝”则指疾病。整句话的意思是告诫统治者要将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来对待,体现出一种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恫瘝的近音词
“恫瘝”的发音与以下词语相近: - 潼关(tóng guān):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历史上著名的要塞。 - 筒管(tǒng guǎn):指存放物品的圆筒形容器。 - 同馆(tóng guǎn):共同居住在一个馆舍内。 - 同贯(tóng guàn):指志同道合的人。 - 同官(tóng guān):指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 - 同棺(tóng guān):指一起埋葬。 - 童丱(tóng guàn):指儿童时期。 - 童冠(tóng guān):指未成年的男子。
恫瘝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恫瘝”可以视为“痌瘝”的同义词,二者都表达了病痛或疾苦的概念。而“安泰”或“安康”则是其反义词,表示身体健康或生活无忧的状态。
恫瘝的词语组词
“恫瘝”通常作为单个词语独立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与其相关的复合词,如“痌瘝”。“痌瘝”与“恫瘝”意义相同,但更为常见于古代文献之中。
恫瘝的词语造句
. “为政之道,在乎体恤民生,若能以恫瘝之心待,则天下自可大治。” . “古人云:‘恫瘝乃身’,治理要关心的疾苦。” . “身为父母官,必须有恫瘝之心,才能真正理解民众的疾苦。” . “我们应当以恫瘝之心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 “应当倾听人民的心声,以恫瘽之心对待每一个公民。”
恫瘝的相关词
“恫瘝”与以下词语有关联: - 痌瘝:同义词,指病痛或疾苦。 - 仁爱:与“恫瘝”相辅相成,强调对他人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 悯人:表达对人的同情和怜悯。 - 忧国忧民:指对和人民的担忧,与“恫瘝”所表达的对民众疾苦的关注相呼应。 - 体恤:指体察和怜悯他人的苦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