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参_科参的含义_科参的意思_科参组词
科参的拼音与注音
“科参”的拼音为 kē cān,注音为 ㄎㄜ ㄘㄢ。
科参的基本释义
“科参”是明代官僚中一个重要的术语,主要指六科给事中参与并审查文件及命令的过程。明代的六科给事中作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监察机构,拥有对皇诏书和各类公文进行审查、修改或否决的。当发现皇的制敕有失或不妥之处时,他们有权将其回,称为“封还执奏”。此外,对于内外上呈的章疏,六科给事中也有权对其进行参署,并将驳正后的文件送交相关部门处理,这一过程即被称为“科参”。
科参的近音词
“科参”的近音词包括“可惨”(kě cǎn)和“苛惨”(kē cǎn),这些词语虽然发音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
科参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由于“科参”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官职术语,因此它并没有直接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然而,在现代语境下,我们可以将“科参”理解为一种和审查机制。如果需要找到与其功能相似的现代概念,可以考虑“行政复核”或“审查”等。至于反义词,由于“科参”涉及的是对文件和命令的审查与修正,其反义词可以是“直接执行”或“盲目遵从”。
科参的词语组词
“科参”本身作为一个独立词汇,其组成较为固定。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科”和“参”的含义进行扩展联想。例如,“科”可以联想到“学科”、“科目”等;“参”则可以联想到“参军”、“参与”等。虽然这些扩展并不直接构成与“科参”相关的词语,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参”所蕴含的审查与参与的意义。
科参的词语造句
. 在明代,每当皇发布的制敕出现失误时,六科给事中便会行使“科参”的,将其驳回并重新审议。 . 明朝的“科参”不仅体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约,也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的高度成熟。 .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封驳》中详细描述了明代“科参”的具体运作方式及其重要性。 . 由于“科参”的存在,六部官员在执行皇命令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从而避免了因错误指令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 “科参”不仅是对皇权力的一种制衡手段,也是维护治理秩序的重要保障。
科参的相关词
. 封还执奏:指六科给事中对皇诏书和各类公文进行审查后,认为存在不当之处时,有权将其回并提出意见的过程。 . 驳正:指六科给事中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文件或命令存在问题时,对其进行修改和纠正的行为。 . 给事中:明代中负责审查和文件的重要官员职位,属于六科之一。 . 门下省:古代官署名,唐代设置,负责审核诏令并提出意见。明朝虽然废除了门下省,但保留了类似职能的六科给事中。 . 封駮:与“科参”相似,指的是对文件进行审查和修改的过程。在明代,这一职责主要由六科给事中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