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死_得死的含义_得死的意思_得死组词
“得死”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它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解释。本文将详细介绍“得死”的拼音、解释、近音词、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组词、词语造句以及相关词。
得死的拼音与注音
“得死”的拼音是 de sǐ,注音为 ˙ㄉㄜ ㄙˇ。
得死的词语解释
“得死”有两个主要解释: . 谓得人效死相助。这一用法最早见于《汉书·朱博传》,文中提到“已许孔乡侯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况至尊!博唯有死耳!”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的注释进一步解释了这个词语,认为“得死”指的是得到对方的全力支持或效忠,即“得其死力”。另一种解释是“得其相为死”,意为相互之间愿意为对方牺牲生命。
. 谓得善终。唐代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录了“浮休子”对郑愔的评价:“郑愔为选部侍郎何如?”浮休子回答说:“愔猖獗小子,狡猾庸人也……既无雅量,终是凡材,以此求荣,得死为幸。”的意思是,如果郑愔能够平安度过一生,没有遭遇不幸,那么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幸运。后来的事实证明,郑愔果然因谋反而被处决。
得死的近音词
“得死”的近音词包括“的嗣”(de sì)和“得似”(de sì)。这些词虽然发音相近,但在意义和用法上完全不同。
得死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尽管“得死”这个词较为特殊,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不过,根据其两个主要解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词语进行对比: - 近义词:效忠、尽忠、效死 - 反义词:叛变、背叛、谋反
得死的词语组词
“得死”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新的短语,例如: - 效死:效死力 - 善终:得善终
得死的词语造句
为了更好地理解“得死”的用法,这里提供几个例句: . 诸葛亮临终前曾言:“吾受之托,必效死力,不负所望。”表达了诸葛亮愿意为蜀汉效死的决心。 . 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常以“得死”来表示他们愿意为国捐躯、效忠君主的态度。 .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君主若能以德服人,则可得死力;反之则会招致。” . 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曾说:“我愿与兄弟们共赴战场,得死力战,为效力。”体现了张飞对刘备及其事业的忠诚。 . 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愁。但愿长醉不愿醒,得死力战,为国效力。”此句表达了李白希望安定繁荣的愿望。 .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怒发冲冠,凭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得死力战,为国效力。”表现了岳飞对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为国效力的决心。
得死的相关词
除了上述解释外,“得死”还与以下词汇相关联: - 效忠:指对、团体或个人的忠诚。 - 尽忠:尽力为或团体服务,体现忠诚。 - 效死力:表示愿意为某事或某人付出生命。 - 善终:指平安无恙地度过一生,没有遭遇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