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诰_大诰的含义_大诰的意思_大诰组词
大诰的拼音与注音
“大诰”的拼音是“dà gào”,注音为“ㄉㄚˋ ㄍㄠˋ”。在汉语中,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大诰的词语解释
“大诰”这个词有两层主要含义: . 《尚书》篇名:《大诰》是《尚书》中的一个篇章,由周公所作。据《书·大诰序》记载,武王去世后,三监和淮夷发生,周公辅佐成王,准备废黜殷商,因此创作了这篇《大诰》。孔传认为,这篇文章是为了向天下传达重要的道理,故以“大诰”命名。后来,“大诰”一词也被用来泛指各类重要的法令或教诲性文献。
. 明代法律文件:明洪武十八年,朱颁布了一部名为《大诰》的法律文件。这部文件分为十个部分,被广泛用于学校教育,要求人人学习。随后还发布了《大诰续编》和《大诰三编》,旨在规范社会秩序,强化法律意识。
大诰的近音词与组词
- 近音词:与“大诰”发音相近的词包括“打稿”(dǎ gǎo)和“大高”(dà gāo)。这些词虽然发音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
- 组词:可以将“大”与“诰”分别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新的词语,如“”、“大山”、“诰命”等。
大诰的词语造句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诰”的含义和使用场景,这里提供几个例句: . 在古代,《大诰》不仅是政治文献,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 明代的《大诰》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 通过学习《大诰》,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传统。 . 虽然“大诰”一词现在较少使用,但它仍然保留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在古代,王发布的诏令通常被称为“诰”,而“大诰”则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种。
大诰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大诰”没有完全对应的近义词,但可以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如“训诫”、“告示”等。
- 反义词:由于“大诰”多用于描述正式且严肃的官方文件,因此反义词可以是“闲聊”、“戏言”等轻松随意的说法。
大诰的相关词
- 尚书:《尚书》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记录了从尧舜到周朝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令。
- 周公:周公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曾辅佐周成王治理,被誉为“圣人”。
- 三监:指的是周初封于东土的三个诸侯国,分别是管叔、蔡叔和霍叔。
- 淮夷:古代生活在淮河流域的一个部落联盟,曾与周朝发生冲突。
- 洪武:明朝开国皇朱的年号,也是明初的重要时期。
- 太祖:特指明朝开国皇朱,即明太祖。 “大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承载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一词语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法律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感受到汉语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