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创_裹创的含义_裹创的意思_裹创组词
裹创的拼音与注音
裹创的拼音为 guǒ chuàng,注音为 ㄍㄨㄛˇ ㄔㄨㄤˋ。在繁体字中,它写作“裹創”。
裹创的词语解释
裹创,亦作“裹疮”,是指包扎伤口的行为。这一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在描述战争或战斗场景时。在现代医学中,这一行为被更专业地称为“包扎伤口”或“创伤护理”。
裹创的引证解释
裹创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吴汉传》,其中记载了吴汉在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作战的故事。“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这段文字展现了吴汉在面对强敌时,即使身受重伤,依然选择包扎伤口继续战斗的英勇形象。唐代诗人张巡在其作品《守睢阳作》中也提到:“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这进一步强调了战士们在战斗中对伤口的处理和继续作战的决心。
裹创的近音词与近义词
裹创的近音词有“瘑疮”(guō chuāng)和“裹疮”(guǒ chuāng)。近义词包括“包扎伤口”、“创伤护理”等,这些词语都表示对受伤部位进行处理以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的过程。
裹创的反义词
裹创的反义词可以是“拆创”,即拆除包扎物,但这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更常见的反义表达可能是“暴露伤口”,即不采取任何措施保护伤口,使其直接暴露在外,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裹创的词语组词
裹创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新的短语,如“裹创布”、“裹创药”等。这些短语通常用于指代用于包扎伤口的材料或药物。
裹创的词语造句
. 在战场上,士兵们即使受伤也要裹创继续作战,他们的勇敢令人敬佩。 . 护士熟练地为病人裹创,确保伤口得到妥善处理。 . 在野外探险时,学会如何正确裹创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 尽管伤口疼痛难忍,但医生建议患者不要自行拆除绷带,应保持伤口裹创状态。 .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裹创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
裹创的相关词
裹创与以下词语密切相关: - 包扎:指用纱布、绷带或其他材料覆盖并固定伤口,防止进一步损伤或污染。 - 消毒:在裹创之前,通常需要先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 换药:定期更换裹创材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促进愈合过程。 - 护理:整个治疗过程中,包括伤口评估、清洁、包扎、观察等步骤,都需要专业的护理工作。 - 急救: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临时性裹创,避免进一步伤害。 裹创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古代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还是现代医疗中的细致操作,裹创都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