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集_垛集的含义_垛集的意思_垛集组词
垛集的拼音与注音
垛集的拼音是“duǒ jí”,注音为“ㄉㄨㄛˇ ㄐ一ˊ”。
垛集的词语解释
垛集,又写作“垜集”,是明朝初期的一种征兵方式。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兵役,将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征召入伍。这种征兵在明朝初期得到了广泛推行,不仅确保了军队的充足兵源,还使得卫所没有缺额的情况出现。
垛集的引证解释
根据《明史·兵志四》记载,明朝初期实行了垛集,规定每户人家必须出一名男子作为士兵,从而保证了卫所内没有兵员短缺的问题,并且还有多余的兵员。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其著作《朱传》中也提到了垛集,指出卫所的兵源主要来源于四种途径:一是从征;二是垛集,即征兵;三是谪发;四是募兵。其中,垛集是最常见的征兵方式之一。
垛集的近音词
垛集的近音词包括: - 舵机(duò jī):指控制船舵转动的机械装置。 - 多忌(duō jì):指过于小心谨慎,顾虑太多。 - 垛积(duǒ jī):指用土堆成的防御工事。 - 堕髻(duò jì):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 - 堕祭(duò jì):指古代祭祀时,因悲伤而跌倒的行为。
垛集的近义词
垛集的近义词主要包括“征兵”、“募兵”等,这些词汇都表示或组织为了需要而招募士兵的方式。
垛集的反义词
垛集的反义词可以是“免役”或“脱籍”,这些词表示兵役或者出兵役的状态。
垛集的词语组词
垛集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例如: - 垛集令:指实施垛集的法令。 - 垛集兵:通过垛集招募来的士兵。 - 垛集制:指实行垛集的征兵体制。 - 垛集法:指用于实施垛集的具体法规或方法。
垛集的词语造句
. 明朝初期,为了保证军队的兵源充足,实行了垛集,每户人家都要出一名男子作为士兵。 . 通过垛集,明朝初期成功地解决了卫所缺额的问题,使得军队实力大增。 . 在垛集下,许多普通被征召成为士兵,这也导致了民间劳动力的减少。 . 吴晗在《朱传》中详细描述了明朝初期的垛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垛集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军队兵源问题,但同时也给普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垛集的相关词
垛集与以下词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 卫所:明朝时期的组织单位,负责地方防卫。 - 募兵:通过招募方式征集士兵,与垛集不同。 - 谪发:指因罪被罚充军,也是一种兵源获取方式。 - 从征:指自愿参军或被征召参加战争。 - 羡丁:指超过所需数量的士兵,垛集下卫所出现的多余兵员。 垛集是明朝初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力量的充足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兵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