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字词大全

非想非非想处_非想非非想处的含义_非想非非想处的意思_非想非非想处组词

作者:方老师 更新时间:2025-07-14

 

非想非非想处的拼音与注音

  • 拼音:fēi ǎng fēi fēi ǎng chǔ
  • 注音:ㄈㄟ ㄒ一ㄤˇ ㄈㄟ ㄈㄟ ㄒ一ㄤˇ ㄔㄨˇ

非想非非想处的词语解释

非想非非想处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指无第四天的禅定,被认为是诸天中最胜的一种禅定状态。它具体指的是“非有想非无想定”,即一种超越了所有思想和感知的状态。在这种禅定中,修行者达到了一种既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的境界。

非想非非想处的详细解释

根据《楞严经》卷九的描述,这种禅定的特点在于“识性不动,以灭穷研”。这意味着在这一状态下,意识变得极其稳定,不再受到外界干扰。修行者通过深入观察内心,达到一种“如存不存,若尽非尽”的境界。这表明,虽然存在某种意识状态,但它并不像普通意识那样明显或固定。在无尽的探索中,最终发现了一种真实的、不可穷尽的本质。这种禅定被命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论》进一步指出:“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的意思是询问修行者是否已经获得了这种禅定。这表明非想非非想处并非轻易可得,而是需要长时间的修行才能达到的状态。

非想非非想处的近音词

  • 非想非非想处(同义词)
  • 非想非非想处天(相关词)

非想非非想处的近义词

  • 禅定:指佛在修行过程中达到的一种精神集中状态,类似于非想非非想处的深度冥想。
  • 定境:指修行者在禅定中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非想非非想处的反义词

  • 想象:指大脑对事物的形象化思维过程,与非想非非想处的无思想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 思维:指人类进行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与非想非非想处的无想状态相对立。

非想非非想处的词语组词

  • 非想非非想处天:佛教术语,指无第四天,修行者达到非想非非想处的境界所在之地。
  • 非想非非想定:指修行者在禅定中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既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

非想非非想处的词语造句

. 小明在修行中逐渐进入了非想非非想处的状态,内心无比宁静。 . 通过长期的禅修,僧侣们期望能够体验到非想非非想处的美妙境界。 . 佛认为,只有达到非想非非想处,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 在非想非非想处的状态下,修行者仿佛与宇宙融为一体,感受不到任何分别。 . 非想非非想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空想,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净化过程。

非想非非想处的相关词

  • 无:佛教中的一种境界,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界限,达到一种无形无相的状态。
  • 四禅八定:佛教中修行者通过不同层次的禅定达到的不同境界,其中非想非非想处属于最高层次之一。
  • :与无相对的概念,指具有物质形态的存在状态。
  • 四大:佛教中的基本元素理论,包括地、水、火、风四大,构成一切物质世界的基础。
  • 五蕴: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指色、受、想、行、识五个方面,构成了人的身心现象。 通过这些解释和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想非非想处在佛教修行中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