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_干旄的含义_干旄的意思_干旄组词
干旄的基本信息
- 词语:干旄
- 拼音:gān máo
- 注音:ㄍㄢ ㄇㄠˊ
- 词性:名词
干旄的词语解释
“干旄”一词在中文中主要指古代的一种旌旗,以及《诗经·鄘风》中的一篇诗。具体解释如下: . 旌旗的一种: - 英文:A type of banner with ox-tail decorations on the flagpole - 解释:指古代用旄牛尾装饰旗竿的一种旌旗,常用于仪仗。 - 引证: - 《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 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 宋王安石《次韵酬宋玘》之四:“远迹荒郊谢隽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 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咭叮噹奏着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 . 《诗·鄘风》篇名: - 英文:The title of a poem in the “Odes of Wei” sec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 解释:《诗经·鄘风》中的一篇诗,赞美卫文公的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 - 引证: - 《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越公聘子。子谓其使者曰:‘存而行之可也。’歌《干旄》以遣之。” - 阮逸注:“《干旄》,卫诗,美臣子多好善。”
干旄的外语翻译
- 英语:A type of banner with ox-tail decorations on the flagpole; The title of a poem in the “Odes of Wei” sec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 法语:Une bannière ornée de queues de taureau sur le mât ; Le titre d'un poème ns la section “Odes de Wei” du Livre des Odes
干旄的近音词
- 骭毛(gàn máo)
- 感冒(gǎn mào)
- 干貌(gān mào)
- 干冒(gān mào)
- 竿旄(gān máo)
- 感冒(gǎn mào)
干旄的近义词
- 旌旗:指古代用于仪仗的旗帜。
- 仪仗:指用于礼仪活动的旗帜、乐器等。
- 旗帜:指各种标志性的布幅。
- 幡旗:指古代用于祭祀、仪仗的旗帜。
- 旄节: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上面装饰有旄牛尾。
干旄的反义词
- 简陋:指简单而粗糙,没有装饰。
- 朴素:指简单而不华丽。
- 粗糙:指质地不细腻,不光滑。
- 简单:指结构或形式不复杂。
- 寒酸:指简陋而显得穷困。
干旄的词语组词
- 干字组词:
- 干旄
- 干练
- 干净
- 干枯
- 干将
- 旄字组词:
- 干旄
- 旄节
- 旄头
- 旄倪
- 旄旌
干旄的词语造句
. 《诗·鄘风·干旄》中提到:“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展示了“干旄”作为古代旌旗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 . 北周庾信在《代人乞致仕表》中提到:“出拥干旄,入参衡镜。”展示了“干旄”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 宋王安石在《次韵酬宋玘》中提到:“远迹荒郊谢隽豪,春风谁与驻干旄?”展示了“干旄”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 . 清孔尚任在《桃花扇·入道》中提到:“咭叮噹奏着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展示了“干旄”在古代戏剧中的应用。 . 《诗序》中提到:“《干旄》,卫诗,美臣子多好善。”展示了“干旄”作为《诗经》篇名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 《诗经·鄘风》中的《干旄》篇赞美了卫文公的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 . 在古代的仪仗队中,干旄是一种重要的旗帜,象征着尊贵和威严。 . 他在出巡时,总是带着一支干旄,以示其显赫的地位。 . 《文中子·周公》中提到:“越公聘子。子谓其使者曰:‘存而行之可也。’歌《干旄》以遣之。”展示了“干旄”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1. 《干旄》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卫文公的臣子,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 1. 他在迎宾仪式上,手持干旄,显得格外威武。 1. 《干旄》这篇诗通过描绘旌旗的景象,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之情。 1. 他在朝堂上,常常手持干旄,象征着他的地位和权力。 1. 《干旄》这首诗不仅是对卫文公臣子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 1. 他在出征前,特意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手持干旄,激励士气。 “干旄”一词在中文中主要指古代的一种旌旗,以及《诗经·鄘风》中的一篇诗。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礼仪,还能在表达尊贵和威严时更加精确和生动。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现代报告,“干旄”都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和场景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以更好地应用和传承这一多样的概念。无论是面对古代文献还是现代报告,都能以最严谨的态度去审视,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