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楫_击楫的含义_击楫的意思_击楫组词
击楫的拼音与注音
- 拼音:jī jí
- 注音:ㄐ一 ㄐ一ˊ
击楫的词语解释
击楫是指敲打船桨,尤其指晋朝著名将领祖逖在北伐时于江中击桨起誓的情景。这个故事象征着坚定的报国意志和决心,后来成为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典故。
击楫的近音词
- 唧唧(jī jī):形容虫鸣声或轻柔的声音。
- 哜哜(jì jì):形容声音嘈杂。
- 矶激(jī jī):指水流湍急的地方。
- 戢戢(jí jí):形容物体密集或众多的样子。
- 戢迹(jí jì):隐藏行踪,避免被人发现。
- 鞿羁(jī jī):束缚、限制的意思。
- 跻跻(jī jī):形容人群密集或事物拥挤。
- 暨暨(jì jì):形容声音响亮。
击楫的近义词
- 中流击楫:指在江河中击打船桨,比喻立下豪情壮志的决心。
击楫的反义词
- 萎靡不振:形容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的状态。
击楫的词语组词
- 击楫中流:在江河中击打船桨,常用来形容立下宏图大志的决心。
- 击楫誓师:比喻在关键时刻立下誓言,表示决心。
击楫的词语造句
. 他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涌动着“击楫中流”的壮志。 .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像祖逖一样“击楫中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 面对的兴衰,每一个热血青年都应当立下“中流击楫”的誓言。 .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祖逖“击楫中流”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力量。 . 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战士们“击楫誓师”,展现了无畏的精神风貌。
击楫的相关词
- 祖逖:晋朝著名将领,以北伐中原而闻名。
- 中流击楫:源自祖逖的故事,比喻立下宏图大志的决心。
- 誓师:指在出征或重要时刻举行集会,发表誓言。
- 报国:为作出贡献,保卫的利益。
- 北伐:指向北方进军,通常用于描述对抗外敌的行动。
- 清中原:指清除中原地区的敌人,恢复中原的和平与安宁。
击楫的文学引用
- 宋代张孝祥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中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这句词表达了作者乘风破,立志收复失地的决心。
- 元代戴良在《怀宋庸庵》中写道:“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通过引用祖逖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 清代顾炎武在《京口即事》中写道:“祖生 多意气,击楫飞中流。”这首诗赞美了祖逖的英勇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的感慨。
- 清代徐釚在《晚发京口》中写道:“已从击楫悲荒垒,更想沉舟听鼓鼙。”通过击楫的典故,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忧虑。 “击楫”这一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着一种英勇无畏的报国精神,也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