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_打更的含义_打更的意思_打更组词
打更的基本信息
“打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dǎ gēng,注音为 ㄉㄚˇ ㄍㄥ,词性为动词。它是指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通过打梆子或敲锣来报时的一种传统方式。这一习俗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尤其在乡村和城市中,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知晓时间。与“打更”相近的词有“击柝”,而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打更的词语解释
“打更”是指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通过打梆子或敲锣报时的一种方式。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打更者每到一个更次,便用梆子或锣声来报时,让居民们了解当前的时间。这种传统方式不仅起到了报时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治安功能,能够提醒居民注意安全,防止盗。
打更的近音词与近义词
- 近音词:大羹(dà gēng)
- 近义词:击柝
打更的词语组词
- 打更人
- 更鼓
- 打更声
- 打更钟
- 更夫
打更的词语造句
. 在古老的村庄里,每到夜晚,打更人的梆子声就会响彻整个村庄,提醒村民们该休息了。 . 小镇上的打更传统至今仍保留着,每晚八点至次日四点,打更声依然能听到。 . 老王曾是村里的打更人,每天夜里他都会敲响更鼓,让村民们安心入睡。 . 在电影《打更人》中,主角为了保护村庄的安全,坚持每晚打更,确保村民们的安全。 . 我小时候常听打更声,那种声音总让人感到既神秘又安心。
打更的相关词
- 更夫:古代负责夜间巡逻并打更报时的人。
- 更鼓:打更时所使用的鼓,通常用木头制成。
- 更漏:古代一种计时工具,通过滴水来计算时间。
- 更衣:更换衣服,虽然与打更无关,但也是古代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 更替:指替换、交替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如“更替的岁月”。
打更的引证解释
- 宋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这句诗描绘了深山中的夜晚,打更声与鸣、落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子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这段文字说明了在古代,打更不仅是报时,还可能作为一种惩罚手段。
-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这里描述了一种心理上的感受,打更声让人感到紧张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