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案_洞案的含义_洞案的意思_洞案组词
洞案的基本信息
- 拼音:dòng àn
- 注音:ㄉㄨㄥˋ ㄢˋ
- 近音词:洞谙(dòng ān)
洞案的词语解释
洞案,指唐代和宋代朝会时使用的一种特殊几案,用于放置香炉。据《宋景文公笔记·释俗》记载,洞案是专门为天子排正仗而设立的,在前殿的两螭首之间。案上设有燎香炉,修注官站在案旁工作。此几案通常由朱漆制成,因此得名“洞案”。另外,有观点认为,“洞”训为“敬”,案列于中间以示尊敬,因此被称为“洞案”。
洞案的引证解释
- 唐代诗人郑谷在其《寄左省韦起居序》中写道:“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这表明洞案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并且与礼仪活动密切相关。
- 宋代学者宋祁在其《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中详细描述了洞案的具体用途和位置:“予昔领门下省,会天子排正仗,吏供洞案者,设于前殿两螭首间。案上设燎香炉,修注官夹案立。”他进一步解释道,自己询问过为何称其为“洞案”,但吏人并不知道。宋祁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几案通体朱漆,故称为“洞案”。
洞案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香案、几案
-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
洞案的组词
- 洞案:洞案边、洞案上
- 洞:洞穴、洞天、洞口
- 案:案头、案卷、文案
洞案的词语造句
. 在唐代朝会时,官员们会在洞案旁边进行记录工作,洞案上会摆放香炉,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 宋代的洞案不仅是实用的家具,更是一种礼仪象征,体现了对天子的尊重和敬畏。 . 每次朝会开始之前,礼官会先将洞案布置好,确保一切符合传统礼仪的要求。 . 洞案的设计十分讲究,既美观又实用,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 如今,虽然洞案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洞案的相关词
- 朝会:指举行的正式会议或仪式,是封建社会中皇与大臣沟通的重要方式。
- 香炉:一种用于香的器具,常见于古代宫殿、寺庙及文人书房中。
- 修注官:负责记录皇言行及重要事务的官员,是宫廷中的重要职位之一。
- 螭首:古代建筑装饰物,常用于宫殿、庙宇等处,象征吉祥和权力。
- 朱漆:红色油漆,常用于宫殿、家具等物品的涂饰,尊贵和吉祥。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洞案不仅是唐代和宋代朝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视角。